招生就业
研究生招生

飞行技术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2024-09-14    点击:[]

 

 

 

飞行技术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飞行技术学院是学校担任航空专业理论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为一体的教学实体,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最早和最核心的二级学院之一,是飞行学生在校部学习期间的主要管理部门。学院下属4个教研室:飞行力学、飞行技术基础、空中领航、航空心理学。现有专任教师近80名,其中教授14名,博士30名。学院有飞行技术、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硕)、交通运输(专硕)、应用心理(专硕)3个硕士点。

近年来,我院参与了国家863”民航重点项目、主持了国家自科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了民航局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约2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逾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省部级教学、科技奖励10余项。我院在高原及特殊条件下的飞行运行研究和应用、航空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运输航空运行领域已成为民航局重要的技术支持单位之一;完成多个民航运输机场的仪表飞行程序和性能分析,实现了理论研究与飞行运行实践的有机统一。

科研平台及创新实践基地

飞行技术学院现有4个教学/科研型实验室:飞行模拟与仿真实验室、现代导航技术实验室、飞机性能与空气动力学实验室、航空人因工效学实验室。其中后3个实验室是学校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个实验室现有资产价值约7000万元,在成都新校区建设中,将继续投资约8000万元。现有设备中较重要设备包括:

SimAuthor公司FlightVizJeppesen JetPlan、法国Faros公司 FMGS Software、法国Faros公司 A319/320/321 FTD 2台、华翼蓝天 A320/737NG IPT 3台、多通道立体投影柱面融合系统、PCATD、行走运动追踪装置、视频头盔(内安装眼动仪)、16道生理记录仪、德国DLR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NS700多通道可编程GPS卫星信号模拟器、高精度测量型RTK 、三轴速率位置转台 / 无线电综测仪等。

飞行技术学院现与海航集团天羽飞行培训公司、国航股份西南分控中心、绵阳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飞软件有限公司、成都航空有限公司、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等8家单位专门签署有研究生实训基地协议,每年均定期派遣研究生进行专业实习。研究生还可去学校下属5个飞行训练分院和模拟机训练中心实习。另外,学院与国内民航各相关单位均保持良好的项目合作关系。

国际合作

学院与空客和波音公司合作开展了飞机性能工程师、飞行数据分析和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等培训以及要求授权的所需导航性能(RNP AR)程序设计等项目合作;与汉莎系统(Lufthansa Systems)公司在航行资料及机载导航数据库等领域,开展培训、信息处理及研究等合作。

研究生毕业就业总体情况

学院研究生主要通过双选会面向全国民航各相关单位就业。例如:航空公司、机场中的飞行签派、飞行性能分析、142训练中心地面教员、机坪管制、飞行技术与管理、飞行运行控制、航务管理、飞行程序设计等;航空制造业中的培训与客户支持;各高校/培训机构中民航相关专业教师岗位、民航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中的民航安全管理、技术研究等。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其他院校进行博士深造学习。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以下为近五年飞行技术学院全部研究生毕业去向以及具体人数。

研究生学科/类别介绍

一、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1405

本硕士点从2025年开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进一步细分为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智能交叉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飞行技术、智能驾驶舱设计与应用、智能机器与人协同驾驶技术、智能航电系统、人机功效优化以及智能化训练等。本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优先考虑航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机械工程类及数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2、智能基础理论方向:主要研究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机器学习、类脑智能、导航信息融合技术等。本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优先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类及测绘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3、人工智能应用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感知与认知工程、数据挖掘及民航虚拟场景等应用技术。本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优先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数据科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本硕士点招生时,CET4是基本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0861

本硕士点从2014年开始,在交通运输(类别)/航空交通运输(领域)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更强调与行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校内外实践作为必修内容进行了强化。它是学院最主要的研究生招生类别。进一步细分为以下2个研究方向。

1、飞行技术与航空运行方向:主要研究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飞行性能分析、运输经济性分析、飞行程序设计与安全评估、航空安全管理、航空运行管理、初始与运行适航审定技术等。本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优选航空类、交通运输类、力学类、计算机与数学类、测绘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2、现代导航理论与应用方向:主要研究卫星导航及组合导航的航行新技术及其应用、通信导航监视(CNS)技术及应用、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运行技术、飞行程序设计、航行情报服务技术、航空数据(含导航数据)处理及管理技术等。本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优选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与数学类专业、测绘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从学习方式上讲,进一步分为全日制的地面工程技术类和非全日制的飞行类。前者主要针对民航运行支持领域的技术要求,培养民航地面工程技术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后者限招应届或在职飞行技术本科专业,主要针对运输航空职业飞行员的技术要求,培养飞行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通过学院研究生招生录取和学校招飞体检(大毕改驾驶)的其它本科专业考生,也可转入此类研究生学习,如果顺利完成飞行训练,可成为职业飞行员。

本硕士点招生时,CET4是基本要求。

三、应用心理(专业学位0454

本硕士点从2023年开始,在应用心理(类别)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更强调与行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校内外实践作为必修内容进行了强化。进一步细分为以下2个研究方向。

航空与航天心理方向:主要研究航空飞行训练教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航空人员(包括飞行、空管、运行控制、航空器维修)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航空人员的心理选拔与测评、高原航空运行的生理和心理学问题、航空人误识别与控制、航空安全心理。优选心理学类、医学类、航空类、安全科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方向:主要研究航空人员(包括飞行、空管、运行控制、航空器维修)的认知过程与机制、航空器驾驶舱设计评估与适航审定、航空系统中智能人机交互、新一代航行及空管系统的工程心理学问题。优选心理学类、计算机与数学类、航空类、安全科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

学科带头人

魏麟教授,男,1972.01生,硕士(航空工程/航空工商管理)。全国航空航指委电子电气专指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电子信息与兵器专业教指委委员。中飞院民航综合航电研究所所长,中飞院专业拔尖人才库第三层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飞院第三届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飞行理论、智能驾驶舱、智能航电等方向。主持或参与教研项目10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共30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5篇,中文核心10篇;主持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研究,院级科研项目4项,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民航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科技成果奖3项。3项发明专利主要完成人。

 

余江教授,男,1967.02生,博士(飞行力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民航局中青年技术带头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术带头人,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专业领域包括:飞机运行性能、运输经济性、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适航与运行规章等。获省部级科研2等奖1次(1998)、3等奖3次(200020162019)。发表专业学术文章30余篇(核心期刊17篇,EI检索4篇)。出版著作/教材4本:《飞行原理》,2004年合著出版。《高原/地形复杂机场和航路运行的飞机性能分析》,2006年独著出版,2015年独著第二版出版。《飞行性能与运行》,2021年独著出版。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主持自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9项,主持和参与其他、横向项目20余项。具有12小时TB20飞行经历和A320型别等级改装经历。参与过民航局事故/事故征候调查2次。

 

罗渝川教授,男,1975.11生,硕士(人格过程/基础心理学)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中飞院应用心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学校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上)、第二届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EI4篇,CCSCI1篇,CSCD7篇,ISTP2篇;编著《民航服务心理学》、《航空人因词条集》;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服务心理学》、《飞行中人的因素与驾驶舱资源管理》、《空中交通管理中人的因素》、《青年心理学概论》、《现代青年心理学》等教材、书籍的撰写出版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主研人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民航局项目4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项。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飞行中人的因素》课程负责人;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飞行中人的因素》课程负责人。获民航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李秀易,正高级飞行员,男,1972.04生,硕士。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飞行技术一流专业负责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四川省交通运输教指委委员,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具有生物学、飞行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多学科背景,具有丰富的飞行实践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飞行组织、安全管理及团队建设能力,熟悉飞行员培养全过程,安全飞行逾万小时,培养了1000余名飞行教员、机长、机长教员及航空公司管理者。研究方向:飞行技术与安全运行、飞行培训、航空人因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自科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课题10余项,参与了MPL课程、ACPC课程、《英语陆空通话训练手册》、《飞行程序训练手册》等开发建设。组建了飞行仿真研究中心、航空人因与功效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

 

叶露,教授,男,1983.10生,硕士(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流体力学),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民航局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专家组组长。研究方向为:飞行技术与飞行运行、航空人机功效与认知神经科学、民机试飞工程。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教研项目9项,其中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民航局教育人才类项目3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3项以及校级项目2项;承担科研项目7项,其中民航局安全能力项目2项,校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23篇。作为课程负责人,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3本。牵头制定了高等职业学校定翼机和直升机驾驶技术专业教学国家标准2项,起草行业规范3项。曾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民航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民航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优秀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2次,教学建设奖一等奖6项,育人奖一等奖2次及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徐开俊,教授,男,1981.12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首届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科青联理事。主要从事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组合导航、智能飞行员核心胜任能力评估与提升、基于4DTs的民航运行优化和智能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牵头成立“北斗开放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测试中心”、校级科技创新团队“飞行训练安全与管控研究所”;任民航局PLM建设工作组顾问;获得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一);2018-2022连续四年受聘为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航空运输学部航空运行安全学科“飞行品质与安全”技术委员会主席。近五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项目、民航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军民融合办、中国商飞等科研项目11项,经费434.5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 7篇(Q2 3篇),EI 12篇(JA3篇),中文核心(CSCD5 篇;出版学术专著 1 部;申请专利5项;指导研究生15人。

 

钱宇,教授,男,1981.06生,博士(飞行器设计)。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中飞院分会秘书长,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数据与民航安全方面的研究,着重于飞机性能与优化,飞行技术理论与方法。参与民航规章CCAR 121部、CCAR65部的修订,撰写民航规范性文件1部《航空承运人不可预期燃油政策优化与实施指南》(AC-121-FS-136)。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在研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科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担任民航局评审专家、中国航协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德阳市科研评审专家、德阳市科普讲师团成员、CAFOCT出版委员会主席,CCASIT技术委会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近年来获“研究生优秀导师”、“育人奖”、“教学成果一等奖”、“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校级教学大赛二等奖”、“飞行技术学院十佳教师”等,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出版教材1部,申请专利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8篇。指导研究生累计10名,其中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四川省优秀毕业生1名,校级优秀毕业生1名,优秀毕业论文4名。

 

蒋维安,教授,男,1973.01生,硕士(飞机设计/航空工程)。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国际教员,ICAO APAC RSO/FPP Office空域与飞行程序设计主管教员。多次应邀到ICAO APAC IFPP Office、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公司、机场、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讲授PBN飞行程序设计或PBN运行。近期主要研究方向: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飞行运行、飞行程序、“人--环”系统非线性建模/分析与控制。长期从事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设计与验证、持续下降运行(CDO)、低温运行、CDFA运行、飞机和直升机构造、飞行员模拟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参加或主研国家级重大和重点项目多项。独立负责设计或合作设计了我国温州、洛阳、阿勒泰、宜昌、富蕴、漠河等机场全部或部分PBN程序。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多项。指导研究生累计21名。

 

陈明强,副教授,男,1976.04生,硕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航空运输学部航空运行安全学科“飞行品质与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计算机视觉导航、计算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四川飞行教育基金奖”获得者,民用航空器高级地面理论教员,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理论考试专家。先后参与和主持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检索8篇,公开出版《无线电导航》(主编)、《通用导航》和《现代导航技术与方法》3部教材。“空中领航”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要成员。近年来荣获民航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建设奖一等奖”、“课堂教学质量奖一等奖”、“飞行技术学院十佳教师”等。指导研究生累计9名,其中国家奖学金1人次,校级优秀毕业生1名,优秀毕业论文2名。


E415C 

 

 



 


下一条:研究生招生信息